本报记者 刘颖 张荣旺 北京报道
近日,多家单汽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汽车瑞福德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因汽车附加产品融资业务贷款发放不审慎、金融加产客户信息保护存在漏洞等违法违规事实,公司管被罚款50万元。吃罚车附此前,品贷吉致汽车金融、款监大众汽车金融等也因附加产品贷款问题被罚。多家单汽
多位从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汽车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存在利用附加产品贷款降低首付的金融加产情况,这种操作变相突破监管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不得高于80%的公司管限制,加大了金融风险。吃罚车附
附加产品贷款违规频现
2016年,品贷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款监指导意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的多家单汽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如导航设备、外观贴膜、充电桩等物理附属设备以及车辆延长质保、车辆保险等无形附加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购车附加产品融资业务时,执行与汽车贷款一致的贷款制度。
据车咖院创始人兼CEO黄成伟介绍,此前,监管部门仅允许汽车消费贷款最低首付为20%,且不含各种税费。在此之后,车辆附加产品也可以享受与汽车消费贷款相同的贷款比例。
然而,黄成伟告诉记者,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却通过高开附加产品发票,从而变相帮助客户实现汽车消费贷款“零首付”。具体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辆10万元的汽车可贷款8万元,客户需支付2万元首付款。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却为客户通过附加品贷款开出2.5万元的相关发票,并利用相关附加品贷款发票为客户再贷款2万元。而实际上,客户购置的附加品远低于2.5万元的价格或根本没有购置附加品,这样就变相帮助客户实现了“零首付”。
记者从多位经销商处了解到,行业内确有汽车金融公司存在利用附加产品贷款变相为客户降低首付的情况。“其实汽车金融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收费,而是为了利用低首付促进贷款。即使贷款额提高后客户要付的利息有所提高,但是厂家往往会为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贴息,客户要多付的利息费用并不多,因此多数客户对这种操作是没有意见的。”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利用低首付、零首付来争取业绩,造成的后果就是收回成本的时间周期被拉长。如果客户在此期间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就会形成逾期,而公司尚未收回成本。此外,收回成本的时间周期拉长还会使车辆贬值的风险加大,客户的还款意愿下降。
汽车贷款应回归本源
“由于汽车消费贷款和汽车融资租赁的回租业务有相似之处,多年来二者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汽车消费贷款寄希望通过变相降低首付比例与汽车融资租赁的回租业务竞争。”在黄成伟看来,监管加码对汽车贷款的监管力度,是希望将汽车贷款和融资租赁做好区分,让两项业务各司其职。
黄成伟指出,从近两年的监管趋势来看,如今监管趋严是促进让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回归本源。贷款业务盲目降低首付比例,就是在突破界限,抢占不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这种行为,短时间内可能会提升业务量,但是到中后期会面临着严重的贷后管理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所以未来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赵雯婷博士认为,汽车金融公司未来的竞争点应该是客户服务和体验,而不是产品价格,这种表面低价的销售方式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汽车金融公司最大的优势实际在于对车和客户的了解,做好C端客户的服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车辆的销售。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以往千篇一律的贷款模式,一些汽车金融公司推出了针对不用客户群体的产品。如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针对C端客户推出了气球贷智慧式产品,首付比例有20%~60%不等,还款时间为1~3年,该产品的最大亮点是设置了30%的尾款比例。根据其官网介绍,智慧贷款是将贷款分成头尾两部分,于首期和末期分别归还。在贷款期限结束时有两种选择,全额付清智慧尾款或者二手车置换。
据赵雯婷介绍,一些头部汽车金融公司还针对农民、小微企业主推出了贷款时间长、还款更加灵活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她认为,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态闭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在贷前协助客户加快审批速度,贷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贷后实时监测客户还款情况,同时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贷款以外的相关服务。